【好聽生活】做決定就像跳恰恰,前三下後三下最後還是回到原地,只好接著抓頭三下

好聽
3 min readFeb 20, 2019

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樣的困擾,面對「做事的分寸」感到手足無措。花錢的時候,考慮著要即時行樂,還是未雨綢繆;排行程的時候,思量著做了後悔,還是不做後悔;寫信的時候,盤算著寫您禮貌,還是寫你親切;談感情的時候,猶豫著全心投入,還是進退有度。

走到二十下半的年紀,總覺得自己日日夜夜為此掙扎無數次,還是找不出一把單位明確、刻度清楚的尺,比道德的那把還模糊,如果問問其他人,大概也只能得到:「這是每個人的選擇」這種答案,他說的沒錯,我也理解,所以無從反駁,但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內心才有更深的無力感,只能繼續期許今年的自己成為比去年更懂得「忖度」的人。

在確認自己有沒有用錯字的時候,意外發現「忖度」在2017年成為日本的流行語,本來只是古書中的用字,因為幾個政治風波而復古起來,意思是「揣測別人的心意」,簡單來說就是「讀空氣」。中文也是相同的意思,但同時也有「思考、思量」這樣比較單純的解釋。

雖然揣測別人的心意挺難的,但個人認為,揣測自己的也沒有比較容易,因為猜錯別人的可以當作社會經驗不足、人生歷練不夠、賀爾蒙不順(對方的或自己的都可以),但誤判自己可就沒這麼簡單能找個原因結案收工了,而且可能還會獲得「這個人言行不一、不懂自己要什麼」的評價,因為普世價值認為人要為自己的發言和行為負責(某種程度來說沒錯,但人也是會有迷惘和表達錯誤的時候嘛),而自己應該要是最懂自己的人。

人生真難,突然好想來客牛排雙醬喔。

不過最近發現,時間真的是一方解藥,儘管作用時效無法掌控、成效也無法保證,但把事情放個兩三小時或是兩三天,真的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去篩選,有限的金錢內你要買什麼東西;有限的時間內你要先做什麼;有限的腦細胞下你要如何表現,有限的情感中要如何愛得自在。

但也有的時候,你只要稍微查一下資料,就不會有這些煩惱了,例如當你思索著要去參加活動(好像機會難得)還是去做復健(身體真的很重要)的時候,看一下門診時間你就可以馬上下決定了,因為,醫生也是要休息的。又例如當妳猶豫著要參加日出場還是日落場的水上活動體驗時(無法決定哪個比較美),看一下估狗地圖預估的交通時間妳就可以馬上跟教練預約了,因為,沒有車的妳真的沒辦法在凌晨走路到集合地點(台灣有時候還是比想像中大很多的)。

最後,祝我們未來對自己、對父母、對朋友、對情人、對老闆都更有忖度,得自在、得和平、得助益、得溫情、得現金!

參考資料:

日本年度潮語「忖度」:當一位不穩定的人成了你生活的掌權者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89105

【星期日專題】安倍的「忖度」政治 日本察言觀色的連串政治災難http://bit.ly/2SKWAFr

--

--

好聽
好聽

Written by 好聽

生命是一首值得好好聆聽的歌 IG @howting160303

Responses (1)